第014章 三十里铺我来了_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老三小说网 >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 第014章 三十里铺我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14章 三十里铺我来了

  闹大了!

  来自四九城的知青,用板砖很热情的招呼了另一位“准典型”知青。

  王硕使用的砖头是城墙砖。

  贼硬!

  直接把原本只是皮外伤的凌文亮,给直接拍成了名副其实的重伤员!

  从此,同样也是脑袋上裹着纱布的叶小川旁边的病床上,又多了一具木乃伊。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凌文亮是不是好汉?

  这个有待商榷。

  但他的身边,从此多了两位女知青,负责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什么的,倒是真的。

  这下子,病房里热闹了!

  这批前来插队的知青当中,有人也听说了:凌文亮很有可能,会被树立为知青中的典型人物。

  于是。

  前来投资潜力股的知青们,倒也不少人趁此机会前来联络感情。

  这个送一斤桂花糕,那个人提来二两糖果

  一时间,居然搞得凌文亮那边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只可惜,那家伙这次被王硕拍的狠了。

  连大小便都只能用塑料盆,在病床上解决,这种情况下,即便给他再好的东西,那是无缘享受了

  毕竟凌文亮只是想当典型,他又不是想当貔貅。

  那边的病床边热闹。

  只是苦了一床之隔的张海丽、熊英,还有马璐她们:

  女人...骨子里都有一股攀比之心,隔壁病床那边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

  这岂不就显得,叶小川这边的人缘没人家好?

  就让张海丽和熊英、马璐她们巴不得早点逃离这里。

  或许是感受到了她们的情绪,叶小川借口受不了那些吵吵,坚持要出院!

  护士无奈,只得前来询问叶小川,“58号患者,主治医生说了,你这伤势不重,脑袋上的纱布可以拆掉了吧?”

  “我头上的纱布是不是刚换的?是不是还挺干净的?”叶小川问。

  护士点头,“是的。”

  “那就别拆了,这边冷,我把它当棉帽子戴。”

  众人瞪大眼:“......?”

  出了医院。

  自有张维、梁少平,这些男知青帮忙提行李。

  大家伙原本放车上的行李,随着班车坠下悬崖,而丢得一干二净。

  不过到最后,救援队还是找回来大部分,再加上有关部门又补偿了一些。

  所以大家伙现在的行李,居然比出发的时候还多了不少!

  这次凌文亮发扬风格唱高调,他不要上面的补偿,但并不影响有关部门,对其余知青的补偿物资正常发放。

  其实说起来这一切,还得拜王硕那一板砖所赐!

  就像县“知青办”负责人,事后来找王硕问话的时候。

  负责人问及他为什么要打凌文亮?

  当时王硕满不服气的哼了一句:踏马的...凌文亮你不要就不要呗,即便是这孙子,把他自个儿那130斤捐出去搞活体研究,也没人拦着。

  但那也只能代表他个人。

  凭什么代表我们所有的知青?

  既然不是每一个知青,都有凌文亮那么高风亮节

  那就没办法了。

  按照既定政策,该给知青们补偿的东西,有关部门只能照常发放。

  结果这一次。

  凌文亮挨了打,王硕挨了处分。

  一个躺在病床上,心情沉重。

  另一个兴致高涨,非得缠着向柳青青学陕北民歌。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一板砖呼过去,把人干躺倒了...嘶,不用付出代价的?

  其实。

  需不需要付出代价、或者说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这是要看事件的性质、以及肇事者身份的。

  如果是一个当地的无业青年,一板砖拍在凌文亮的头上,那后果...肯定会很严重!!

  而王硕却没事。对于这种结果,其实是很着复杂的综合因素。

  首先。

  是这个时代,那些干部们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

  都已经遵循好多年了!

  各级干部奉行的是枫桥工作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公社。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将影响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好悄无声息的将它消化掉

  这才是上上之选!

  另外一点,王硕是四九城来的知青,说真的,他天然就带着一身光环。

  王硕这个身份,多多少少也能起一点保护罩的作用。

  --或许很多人或许不服气:凭啥?!

  可事实...它就是如此!

  另外一点。

  王叔硕那一砖头拍过去,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其实也就只在“下乡知青”这个小范围之内。

  就这点破事儿,是影响到了老区的群众们的生产、生活了?还是影响上山下乡的大局了?

  没有。

  要是非得严肃处理王硕的话,反而这件事情的恶劣影响,反倒还会扩散出去。

  反而还会对上山下乡,造成名誉上的不良后果

  所以,所以最后就这样咯!

  给王硕一个“严厉警告”的内部处分,以儆效尤。

  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和稀泥的最顶级的处理手法

  “山丹丹那个花开哟!红艳艳那个鲜!见面面容易哟,拉话话难...”

  从脂米县,赶往三十里铺村的路上,柳青青率先亮开嗓子,“哎呦哎呦哎嗨那个哟!”

  陕北的中午时分气温回升,明晃晃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坐在骡车上。

  张海丽、马璐、熊英,冉婷冉苗,加上张维、梁少平,王硕。

  还有叶小川。

  9位青年男女,全是去脂米县三十里铺村,插队的知青。

  大家的心情很好,兴致很高。

  老柳头和柳青青他们是去脂米城,不但下了一回“馆子”、开了次洋荤。

  而且这次去脂米县城接知青,由于滞留的时间比较长一些,老柳头可没少“公车私用”,因此而赚了好几块钱哩!

  他心里,能不高兴吗?

  而知青们,则是好不容易结束了一路的颠簸和受罪。

  如今终于抵达目的地,大家伙的心情自然也舒畅了不少。

  受柳青青的歌声感染,大家伙都扯着嗓子跟着唱。

  “哎嘿呦!”

  “一个在北来一个在南,

  山高路险的实在远。

  扯不断的相思凑成了串,

  眼睛里看见了泪蛋蛋。

  白日里忙碌黑夜里闲,

  脑子里忍不住胡盘算,

  见个面面容易(哎)亲口口难...”

  女知青马璐,已经见识到了陕北日头的毒辣,此时的她也和陕北婆姨女子一样,扯出围巾,当头巾裹在脑袋上。

  别人都在那里纵情高歌。

  张嘴必雨露、闭口定然指示的马璐,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这种氛围。

  啥叫“见个面面容易,还...还亲口口”?

  往小了讲,这叫低级趣味!

  要是往大了说,这是什么性质?咹,这是小资情调!这是封建残余!!

  咱们身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听从号召前来插队,接受再教育。

  GM不是请客吃饭!

  更不是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身为一位知识青年,难道不应该时时刻刻以高标准的要求自己。

  永远保持一股凛然正气。

  让陕北的广大群众看到我们这些知识青年身上,那种积极奋发、拼搏向上的精神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3o.org。老三小说网手机版:https://m.l3o.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